形容情况非常确实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非常确实。形容情况非常确实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是小的伏侍他
详细解释
上面下面,往上往下,上级和下级,泛指单位的整体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3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上下关系。上面下面,往上往下,上级和下级,泛指
详细解释
见“徇私舞弊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三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做违法乱纪的事。见“徇私舞弊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三回:“谁
详细解释
比喻英勇善战、行动迅捷的军队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军事等。比喻英勇善战、行动迅捷的军队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
详细解释
指人肮脏不整洁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2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口语。指人肮脏不整洁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2回:“裹一项油油腻腻旧头巾,穿一
详细解释
见“咬定牙关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咬定牙关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六回:“李逵浑身脱剥,咬定
详细解释
从里到外,完完全全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0回。一般作状语,指完完全全。从里到外,完完全全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0回:“又叫裁缝与武松彻里
详细解释
比喻目光短浅,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。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的略语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目光短浅,只见
详细解释
指贪恋钱财和利益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世。指贪恋钱财和利益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9回:“愚男原在快活林
详细解释
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:“你这厮在蔡九知府
详细解释
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。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4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勇敢的人。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。比喻打仗
详细解释
谓刁难敲诈,胡作非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处世。谓刁难敲诈,胡作非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一回:“他
详细解释
天上地下,无所不谈。形容话题广泛或巧于言辞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三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形容人说话没有主题。天上地下,无所不谈。形容话题广泛或巧
详细解释
见“观貌察色”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一一○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世。见“观貌察色”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一一○回:“此是人之常情,更待多说……观形察
详细解释
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素质等。通:精通;文墨:指写文章、著述等。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。
详细解释
保卫国境,使人民安居乐业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军队的职责。安民:安定人民生活。保卫国境,使人民安居乐业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
详细解释
面对面地失去了机会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回。明・洪应明《菜根谭・闲适》:“一起便觉,一觉便转,此是转祸为福、起死回生的关头,切莫当面错过。”一般作
详细解释
指自己走上毁灭的道路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自取灭亡。指自己走上毁灭的道路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7回:“话说杨
详细解释
形容损伤惨重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四回。又第一百九回:“降者三万人,除那逃走脱的,其余都是十死九活,七损八伤,颠翻在地,被人马践踏,骨肉如泥的,不计其
详细解释
不孝顺的子孙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2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多用于自谦。不孝顺的子孙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2回:“不孝之子宋江,自小忤逆,不
详细解释
假装做好人或恶人,以事应付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六二回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处事。假装做好人或恶人,以事应付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六二回:“两个公人,一路上做好做恶,
详细解释
调动军队;派遣将领;或是调动、安排人力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调动安排人事。调动军队;派遣将领;或是调动、安排人力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贪污腐化和残酷统治的官吏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6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多指贪官。滥:贪得。贪污腐化和残酷统治的官吏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
详细解释
见闻多,知识广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七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见识等。见闻多,知识广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七四回:“话说这一篇诗,单道着燕青。他虽是三
详细解释
古代四种常用兵器。泛指兵器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兵器。戟:古代一种兵器,合戈、矛为一体,既能直刺,又能横击。古代四种常用
详细解释
有才学,懂礼仪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有修养。有才学,懂礼仪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6回:“看了柴进、燕青出言不俗
详细解释
急促的呼吸还没有平稳下来。指还没有休息、恢复的时间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七十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时间短。急促的呼吸还没有平稳下来。指还没有休息
详细解释
气量非常小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0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气量非常小。心胸:思想,气量。气量非常小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0回:“今日为众
详细解释
指富贵显赫家族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富贵显赫家族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回:“富室豪家,却言道压瘴犹嫌少
详细解释
人民穷困,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一回。一般作宾语、状语、定语,指国力衰竭。人民穷困,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
详细解释
放轻手脚走路,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一回。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三:“分付已毕,太尉便同一人过去,捏脚捏手,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
详细解释
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善于作战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善于作战。征:征讨。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善于作战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
详细解释
同“心惊胆战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十九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。同“心惊胆战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十九回:“先锋将魄
详细解释
指罪犯和有关的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7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罪犯和有关的人。指罪犯和有关的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7回:“奸夫淫
详细解释
惊慌得乱成一团,理不清头绪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等。慌:惊慌。惊慌得乱成一团,理不清头绪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
详细解释
胜过众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胜过众人。超群:超出众人之上。胜过众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6回:“右手那个对立的
详细解释
中医处方,以君臣相配为原则。君是主药,臣是辅药。不按君臣,就是违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一一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使用毒药。中医处方,以君臣相配为原则。君是主药,
详细解释
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。比喻相距不远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回。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。比喻相距不远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回:“宋江上得马来,前行的众
详细解释
死了丈夫的女人和无妻的成年男子。指孤男寡女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寡:寡妇;鳏:鳏夫。死了丈夫的女人和无妻的成年男
详细解释
泛指知识、学问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定语、宾语,泛指知识。泛指知识、学问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:“某乃是中原一秀士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