褒义的成语

共 2507 个成语

褒义的成语有【磨穿铁砚】【悔过自新】【任劳任怨】【佐饔得尝】【踔厉奋发】【汗牛充栋】【名震一时】【绝后光前】【名正言顺】【爱不忍释】【徇国忘身】【以身殉职】【匡俗济时】【手下留情】【从宽发落】【中原逐鹿】【一线生机】【不厌其烦】【拨乱之才】【绝尘拔俗】【呵佛骂祖】【集思广益】【识途老马】【超群拔类】【自我作故】【伏虎降龙】【差强人意】【返老还童】【诗情画意】【意气相投】【堂皇富丽】【磊落不凡】【宠辱不惊】【磊瑰不羁】【络绎不绝】【兰质薰心】【日旰忘餐】【五光十色】【改邪归正】【名实相符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感情色彩

褒义相关成语

磨穿铁砚

mó chuān tiě yàn

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。比喻读书用功,有恒心。出自元・范康《竹叶舟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。比喻读书用功,有恒心。 复制出处:元・范康《

详细解释

悔过自新

huǐ guò zì xīn

指改正错误;重新做人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冯元常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悔:悔恨;过:过失;错误;自新:使自己成为新人。指改正错误;重新做人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任劳任怨

rèn láo rèn yuàn

做事既能承受劳苦;又能承受埋怨。出自清・颜光敏《颜氏家藏尺牍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任:担当、承担。做事既能承受劳苦;又能承受埋怨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佐饔得尝

zuǒ yōng dé cháng

比喻助人为善者得善报。出自《国语・周语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比喻助人为善者得善报。 复制出处:《国语・周语下》:“佐饔者得尝焉,佐斗者伤焉。”用法:

详细解释

踔厉奋发

chuō lì fèn fā

见“踔厉风发”。出自孙中山《中国革命史・革命之运动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精神振作。见“踔厉风发”。 复制出处:孙中山《中国革命史・革命之运动》:“其慷慨助

详细解释

汗牛充栋

hàn niú chōng dòng

指藏书太多;运输时可使牛出汗;存放时可堆至屋顶。形容书籍极多。出自唐・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,形容藏书非常多。栋:栋宇;房屋。

详细解释

名震一时

míng zhèn yī shí

名声震动当时社会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刘晏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名声震动当时社会。 复制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刘晏传》:“号神童,名震一时。”用法:主谓式

详细解释

绝后光前

jué hòu guāng qián

扩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,做出了后人难以做到的事。形容功业伟大或成就卓著。出自宋・洪迈《容斋四笔・蓝田丞壁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功劳或成就。绝:断绝;光

详细解释

名正言顺

míng zhèng yán shùn

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;逆理也讲得通。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含褒义。名正:名义或名分

详细解释

爱不忍释

ài bù rěn shì

对所喜爱的物品;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。形容极其喜爱。出自清・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・条幅扇头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,形容极其喜欢。忍:忍心;释:

详细解释

徇国忘身

xùn guó wàng shēn

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、安危置之度外。出自唐・白居易《赠裴垍官制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、安危置之度外。徇:为国献身。 复制出处:唐

详细解释

以身殉职

yǐ shēn xùn zhí

为了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。出自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韦粲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殉: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。为了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。 复制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

详细解释

匡俗济时

kuāng sú jì shí

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,使之归于正道。出自《宋书・明帝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挽救动荡的局势。匡:纠正;济:救助。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,使之归于正道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手下留情

shǒu xià liú qíng

下手处理事情时;留些情面;不把事做绝。出自《庚子风云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下手处理事情时;留些情面;不把事做绝。 复制出处:《庚子风云》:“在这几个当口

详细解释

从宽发落

cóng kuān fā luò

宽大处理;轻予放过。出自明・李贽《与周友山书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,指宽大处理。发落:发放;放过。宽大处理;轻予放过。 复制出处:明・李贽《与周友山书》:“

详细解释

中原逐鹿

zhōng yuán zhú lù

旧时比喻群雄在中原争夺天下;也作“逐鹿中原”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中原:古代指我国中部;跟边疆相对而言;逐:追

详细解释

一线生机

yī xiàn shēng jī

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(一线:极其细微;微少;生机:生存的机能;指生存)。出自宋・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定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(

详细解释

不厌其烦

bù yàn qí fán

不嫌麻烦。出自宋・袁燮《挈斋集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褒义,形容很有耐心。厌:嫌;烦:麻烦。不嫌麻烦。 复制出处:宋・袁燮《挈斋集》:“贽之先君,不惮其烦,而

详细解释

拨乱之才

bō luàn zhī cái

平定乱世、能使天下恢复安定的人才。出自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3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杰出治国人物。拨:治理。平定乱世、能使天下恢复安定的人才。 复制出处:清

详细解释

绝尘拔俗

jué chén bá sú

超出尘世,不同凡俗。出自宋・杨万里《朝请大夫将作少监赵公行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品行等。绝尘:冠绝尘世;拔俗:不同凡俗。超出尘世,不同凡俗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呵佛骂祖

hē fó mà zǔ

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,就可以突破前人。后比喻没有顾虑,敢做敢为。出自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宣鉴禅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,就可以突破前

详细解释

集思广益

jí sī guǎng yì

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;取得更好的效果。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;广泛吸收好的意见。出自三国・蜀 诸葛亮《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

详细解释

识途老马

shí tú lǎo mǎ

认识路的老马。比喻熟悉情况、富有经验的人。出自先秦・韩非《韩非子・说林上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认识路的老马。比喻熟悉情况、富有经验的人。 复制出处:先

详细解释

超群拔类

chāo qún bá lèi

超出众人,在同辈中拔尖。出自宋・苏辙《臣事下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杰出。超出众人,在同辈中拔尖。 复制出处:宋・苏辙《臣事下三》:“幸而又有超群拔类之

详细解释

自我作故

zì wǒ zuò gù

由我创新,不循旧法。出自唐・刘知几《史通・称谓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由我创新,不循旧法。 复制出处:唐・刘知几《史通・称谓》:“唯魏收远不师古,近非因俗,自

详细解释

伏虎降龙

fú hǔ xiáng lóng

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。形容力量强大,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。出自元・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二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本事大。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用

详细解释

差强人意

chā qiáng rén yì

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。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;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吴汉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,形容尚能令人满意。差:稍微地;

详细解释

返老还童

fǎn lǎo huán tóng

扭转衰老;回复童年。形容衰老的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。出自《云笈七签》第60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反:扭转;还:回复原来的状态。扭转衰老;回

详细解释

诗情画意

shī qíng huà yì

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、意境。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。出自宋・周密《清平乐・横玉亭秋倚》词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、意

详细解释

意气相投

yì qì xiāng tóu

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。出自元・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第三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意气:志趣和性格。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。 复制出处:元・宫大用《

详细解释

堂皇富丽

táng huáng fù lì

形容房屋宏伟豪华。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建筑及文章。堂皇:盛大,雄伟;富丽:华丽。形容房屋宏伟

详细解释

磊落不凡

lěi luò bù fán

心胸坦荡,不同凡响。出自《太平广记・杂录二・王琚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夸奖人。心胸坦荡,不同凡响。 复制出处:《太平广记・杂录二・王琚》:“及与语,磊落不凡,

详细解释

宠辱不惊

chǒng rǔ bù jīng

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;即把得失置之度外。也作“不惊宠辱”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卢承庆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,形容人豁达的性格。宠:宠爱;辱:羞辱

详细解释

磊瑰不羁

lěi guī bù jī

形容胸怀坦荡,举止不受约束。出自宋・陈亮《祭薛士隆知府文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形容胸怀坦荡,举止不受约束。 复制出处:宋・陈亮《祭薛士隆知府文》:“退

详细解释

络绎不绝

luò yì bù jué

形容行人、车马、船只等来往频繁;连续不断。也作“络绎不断”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南匈奴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络绎:前后相连;连续不断。

详细解释

兰质薰心

lán zhì xūn xīn

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。出自唐・杨虞卿《过小妓英英墓》诗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女子美丽而聪明。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。 复制出处:唐・杨虞卿《过小妓英英墓》诗

详细解释

日旰忘餐

rì gàn wàng cān

形容工作勤劳,忘了时间,忘了吃饭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儒林传上・尹敏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形容工作勤劳,忘了时间,忘了吃饭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

详细解释

五光十色

wǔ guāng shí sè

形容色泽鲜艳;花样繁多。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。出自南朝・梁・江淹《丽色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五、十:表示多。形容色泽鲜艳;花样繁多。也比喻事物

详细解释

改邪归正

gǎi xié guī zhèng

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。指不再做坏事。出自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。指不再做坏事。 复制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

详细解释

名实相符

míng shí xiāng fú

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一致。出自三国・曹操《与王修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一致。 复制出处:三国・曹操《与王修书》:“君澡身澡德,流声本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