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。比喻读书用功,有恒心。出自元・范康《竹叶舟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。比喻读书用功,有恒心。 复制出处:元・范康《
详细解释
指改正错误;重新做人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冯元常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悔:悔恨;过:过失;错误;自新:使自己成为新人。指改正错误;重新做人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做事既能承受劳苦;又能承受埋怨。出自清・颜光敏《颜氏家藏尺牍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任:担当、承担。做事既能承受劳苦;又能承受埋怨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比喻助人为善者得善报。出自《国语・周语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比喻助人为善者得善报。 复制出处:《国语・周语下》:“佐饔者得尝焉,佐斗者伤焉。”用法:
详细解释
见“踔厉风发”。出自孙中山《中国革命史・革命之运动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精神振作。见“踔厉风发”。 复制出处:孙中山《中国革命史・革命之运动》:“其慷慨助
详细解释
指藏书太多;运输时可使牛出汗;存放时可堆至屋顶。形容书籍极多。出自唐・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,形容藏书非常多。栋:栋宇;房屋。
详细解释
名声震动当时社会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刘晏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名声震动当时社会。 复制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刘晏传》:“号神童,名震一时。”用法:主谓式
详细解释
扩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,做出了后人难以做到的事。形容功业伟大或成就卓著。出自宋・洪迈《容斋四笔・蓝田丞壁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功劳或成就。绝:断绝;光
详细解释
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;逆理也讲得通。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含褒义。名正:名义或名分
详细解释
对所喜爱的物品;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。形容极其喜爱。出自清・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・条幅扇头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,形容极其喜欢。忍:忍心;释:
详细解释
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、安危置之度外。出自唐・白居易《赠裴垍官制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、安危置之度外。徇:为国献身。 复制出处:唐
详细解释
为了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。出自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韦粲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殉: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。为了忠于本职工作而牺牲。 复制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
详细解释
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,使之归于正道。出自《宋书・明帝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挽救动荡的局势。匡:纠正;济:救助。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,使之归于正道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下手处理事情时;留些情面;不把事做绝。出自《庚子风云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下手处理事情时;留些情面;不把事做绝。 复制出处:《庚子风云》:“在这几个当口
详细解释
宽大处理;轻予放过。出自明・李贽《与周友山书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,指宽大处理。发落:发放;放过。宽大处理;轻予放过。 复制出处:明・李贽《与周友山书》:“
详细解释
旧时比喻群雄在中原争夺天下;也作“逐鹿中原”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中原:古代指我国中部;跟边疆相对而言;逐:追
详细解释
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(一线:极其细微;微少;生机:生存的机能;指生存)。出自宋・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定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(
详细解释
不嫌麻烦。出自宋・袁燮《挈斋集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褒义,形容很有耐心。厌:嫌;烦:麻烦。不嫌麻烦。 复制出处:宋・袁燮《挈斋集》:“贽之先君,不惮其烦,而
详细解释
平定乱世、能使天下恢复安定的人才。出自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3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杰出治国人物。拨:治理。平定乱世、能使天下恢复安定的人才。 复制出处:清
详细解释
超出尘世,不同凡俗。出自宋・杨万里《朝请大夫将作少监赵公行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品行等。绝尘:冠绝尘世;拔俗:不同凡俗。超出尘世,不同凡俗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,就可以突破前人。后比喻没有顾虑,敢做敢为。出自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宣鉴禅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,就可以突破前
详细解释
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;取得更好的效果。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;广泛吸收好的意见。出自三国・蜀 诸葛亮《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
详细解释
认识路的老马。比喻熟悉情况、富有经验的人。出自先秦・韩非《韩非子・说林上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认识路的老马。比喻熟悉情况、富有经验的人。 复制出处:先
详细解释
超出众人,在同辈中拔尖。出自宋・苏辙《臣事下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杰出。超出众人,在同辈中拔尖。 复制出处:宋・苏辙《臣事下三》:“幸而又有超群拔类之
详细解释
由我创新,不循旧法。出自唐・刘知几《史通・称谓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由我创新,不循旧法。 复制出处:唐・刘知几《史通・称谓》:“唯魏收远不师古,近非因俗,自
详细解释
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。形容力量强大,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。出自元・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二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本事大。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用
详细解释
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。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;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吴汉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,形容尚能令人满意。差:稍微地;
详细解释
扭转衰老;回复童年。形容衰老的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。出自《云笈七签》第60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反:扭转;还:回复原来的状态。扭转衰老;回
详细解释
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、意境。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。出自宋・周密《清平乐・横玉亭秋倚》词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、意
详细解释
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。出自元・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第三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意气:志趣和性格。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。 复制出处:元・宫大用《
详细解释
形容房屋宏伟豪华。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建筑及文章。堂皇:盛大,雄伟;富丽:华丽。形容房屋宏伟
详细解释
心胸坦荡,不同凡响。出自《太平广记・杂录二・王琚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夸奖人。心胸坦荡,不同凡响。 复制出处:《太平广记・杂录二・王琚》:“及与语,磊落不凡,
详细解释
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;即把得失置之度外。也作“不惊宠辱”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卢承庆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,形容人豁达的性格。宠:宠爱;辱:羞辱
详细解释
形容胸怀坦荡,举止不受约束。出自宋・陈亮《祭薛士隆知府文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形容胸怀坦荡,举止不受约束。 复制出处:宋・陈亮《祭薛士隆知府文》:“退
详细解释
形容行人、车马、船只等来往频繁;连续不断。也作“络绎不断”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南匈奴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络绎:前后相连;连续不断。
详细解释
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。出自唐・杨虞卿《过小妓英英墓》诗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女子美丽而聪明。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。 复制出处:唐・杨虞卿《过小妓英英墓》诗
详细解释
形容工作勤劳,忘了时间,忘了吃饭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儒林传上・尹敏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形容工作勤劳,忘了时间,忘了吃饭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
详细解释
形容色泽鲜艳;花样繁多。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。出自南朝・梁・江淹《丽色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五、十:表示多。形容色泽鲜艳;花样繁多。也比喻事物
详细解释
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。指不再做坏事。出自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。指不再做坏事。 复制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
详细解释
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一致。出自三国・曹操《与王修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一致。 复制出处:三国・曹操《与王修书》:“君澡身澡德,流声本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