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ēng mǐ zuò chéng shú fàn
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,不能再改变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既成事实。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,不能再改变。 复制出处:清・文
详细解释
称心如意的事不要再干第二次。指做事应有所节制,适可而止。出自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十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得意:称心如意;宜:适宜。称心如意的事
详细解释
网里漏掉吞舟大鱼。比喻法律太宽,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酷吏列传序》:网漏于吞舟之鱼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。网:渔网,比喻法网;吞舟
详细解释
比喻胆小怕事,顾虑太多。出自明・冯惟敏《清江引・风情省悟》曲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比喻胆小怕事,顾虑太多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惟敏《清江引
详细解释
明月珠与瓦砾装在同一个袋子里。比喻好与坏混杂在一起。出自汉・王充《论衡・自纪》:垂棘与瓦同椟,明月与砾同囊。明月:明月珠,夜光珠;砾:瓦砾或碎石;囊:袋子。明月珠与
详细解释
使用有功绩的人,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,使其能将功补过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索卢放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含褒义。使:用。使用有功绩的人,不如使用有过
详细解释
指经过交手,彼此了解,结交起来就更投合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8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用于朋友交往。指经过交手,彼此了解,结交起来就更投合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,还是不做为好。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出自宋・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上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,还是不做为好。比喻多
详细解释
犹言高不成低不就。出自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九。犹言高不成低不就。 复制出处: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其间也就说过几家亲事,高不凑低不就,一家也不曾成得。”例子:[丑]问:我偌
详细解释
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,根必受伤。比喻过度幸运,反而招致灾祸。出自《淮南子・人间训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劝诫人。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,根必受伤。
详细解释
形容情况非常危险,一天都过不下去。出自《明史・马士英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口语。形容情况非常危险,一天都过不下去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马士英传》:
详细解释
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。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。出自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秋水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见识短浅的人。语:谈论。不能和
详细解释
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
比喻不自量力。出自蔡东藩《明史演义》第63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不自量力。 复制出处:蔡东藩《明史演义》第63回:“今严嵩父子,威
详细解释
qīng lóng bái hǔ tóng xíng
比喻吉凶未分,事情的发展难以预料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六:青龙自虎同行,吉凶全然末保。青龙:古称吉神;白虎:古称凶神。比喻吉凶未分,事情的发展难以预料。 复
详细解释
煖,同“暖”字,是不冷不热、温和的意思。善意的言语,比布帛更令人感到温暖。与俗谚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义近。出自礼记王制。荀子荣辱篇:“与人善言,煖于布帛
详细解释
指能看见的实实在在的事物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指能看见的实实在在的事物。 复制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。歇后语: 三个钱放在水盆里
详细解释
指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性命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三回:好死不如恶活。但留我命,凭你教做什么。指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性命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三回:好死不
详细解释
qīng rú shuǐ , míng rú jìng
形容为官清廉,做事公正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形容为官清廉,做事公正。 复制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
详细解释
gōng bù chéng , míng bù jiù
比喻事情没成功,没有捞到什么好处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处境等。就:成。比喻事情没成功,没有捞到什么
详细解释
像到了没有人的地方。形容作战勇敢,无人敢阻挡。出自明・归有光《备倭事略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形容作战勇敢。像到了没有人的地方。形容作战勇敢,无人敢阻挡。
详细解释
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。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贤媛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人品坏。食:吃。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。
详细解释
fēng cóng hǔ , yún cóng lóng
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。出自《周易・乾》。一般作分句,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。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。 复制出处:《周易・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
详细解释
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
详细解释
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四折。一般作分句,含贬义。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。 复制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四折:“天有不测
详细解释
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。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。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
详细解释
shàn rén néng shòu jìn yán
品行好的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。出自《国语・周语下》:立于淫乱之国,而好尽言,以招人过,怨之本也,惟善人能受尽言。品行好的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。 复制出处:《国语・周语下
详细解释
shuō shí chí , nà shí kuài
小说中的常用套语。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三回。一般作分句,旧小说用语。小说中的常用套语。
详细解释
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。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极:穷尽。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。现指做坏事时任何
详细解释
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。极言某人罪大恶极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庚桑楚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得:可以,能够;诛:杀死。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。极言某
详细解释
说了就一定守信用,做事一定办到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主语、分句,含褒义。信:守信用;果:果断,坚决。说了就一定守信用,做
详细解释
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。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。 复制例子:在危急存亡之秋,往往会出现能扭转乾坤的伟大人物。
详细解释
高者无力得到,低者又不屑迁就。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。出自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4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形容进退两难处境。就:成。高
详细解释
chēn quán bù dǎ xiào miàn
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。出自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6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处事。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兰陵笑
详细解释
指彼此不联系,不交流情况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彼此一直不发生联系。指彼此不联系,不交流情况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
详细解释
yī chuáng jǐn bèi zhē gài
比喻请求别人通融、庇护。出自宋・周密《齐东野语・淮西之变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比喻请求别人通融、庇护。 复制出处:宋・周密《齐东野语・淮西之变》:“寻
详细解释
不听坏话。形容对于坏话、诽谤的话根本不予理睬。出自《孔家子语》:孔子曰:‘自吾得由而恶言不入于耳。’不听坏话。形容对于坏话、诽谤的话根本不予理睬。 复制出处:《孔家子语》:
详细解释
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3回。一般作补语、分句,指不能承受。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。 复制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3回:“不可拿
详细解释
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。形容身体弱、力气小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。形容身体弱、力气小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