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。出自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6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人对事的态度。正经:庄重;正派。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。 复制出处:姚雪垠《
详细解释
比喻事不能成功。出自《景德传灯录・南岳怀让禅师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比喻事不能成功。 复制出处:《景德传灯录・南岳怀让禅师》:“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
详细解释
法令贵在切实执行。出自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唐纪・德宗贞元十年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政策等。贵:崇高,可贵。法令贵在切实执行。 复制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资治
详细解释
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,但风格有所不同。也泛称书法极佳。出自宋・范仲淹《祭石学士文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书法。颜:唐代书法家颜真卿;柳:唐代书法家柳公权。指颜
详细解释
柱子的基石润湿了,就是要下雨的征候。比喻见到一点迹象,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。出自宋・苏洵《辨奸论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从小事预测未来。柱子的基石润湿了,就是要下雨的
详细解释
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。出自萧乾《未带地图的旅人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知名人物。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。 复制出处:萧乾《未带地图的旅人》:“凭着个人奋斗而出
详细解释
写书或文章;创立自己的学说。也作“著书立言”。出自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五回。一般用于褒义,讽刺时含贬义。一般作分句。著:写作;撰述;立:建树;成就;
详细解释
喝了能醉一千天的酒。比喻好酒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比喻好酒。喝了能醉一千天的酒。比喻好酒。 复制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好酒。例子:你敢喝这千日醉酒吗?故事:
详细解释
审度时势。出自清・平步青《霞外捃屑・掌故・陈侍御奏折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审度时势。 复制出处:清・平步青《霞外捃屑・掌故・陈侍御奏折》:“林则徐不能揆
详细解释
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。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。出自清・龚自珍《百字令》词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。借指因遭横逆而结
详细解释
请求亲友救济。出自李纳《姑母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向亲友乞求帮助。请求亲友救济。 复制出处:李纳《姑母》:“姑母不爱求亲告友,不爱向人诉苦。”用法:联合式;作谓
详细解释
见“抚今悼昔”。出自明・陈汝元《金莲记・释愤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,指谈古论今。见“抚今悼昔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陈汝元《金莲记・释愤》:“感惠忘仇,抚今痛昔。
详细解释
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。出自《晋书・王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。唾壶:古代的痰盂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王敦传》:“
详细解释
眼力好,动作快。出自沈从文《阿金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人反应快。眼力好,动作快。 复制出处:沈从文《阿金》:“地保眼尖手快,隔桌子一手把阿金捞着。”用
详细解释
指由枯转荣,比喻事物得以新生。出自清・李渔《比目鱼・假神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指由枯转荣,比喻事物得以新生。 复制出处:清・李渔《比目鱼・假神》:
详细解释
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。出自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8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有气节。苏武:汉朝时人。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。 复
详细解释
从竹管里看天,用瓢测量海水。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、片面,见识短浅。出自明・胡应麟《诗薮・唐下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看问题很片面。窥:从小孔中看物
详细解释
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久的利益。亦作“杀鸡取卵”。出自李云德《沸腾的群山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只顾眼前。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久的利益
详细解释
走一千里路,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。比喻学习应该有恒,不要半途而废。出自《荀子・劝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积少成多。走一千里路,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。比喻学
详细解释
犹气吞山河。形容气魄宏大。犹气吞山河。形容气魄宏大。 复制
详细解释
自始至终一直不松懈。形容对意志、态度、信仰、感情等有坚定的信念。出自《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自始至终一直不松懈。形容对意志
详细解释
找不出缺漏之处。出自《魏书・李孝伯李冲传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找不出缺漏之处。 复制出处:《魏书・李孝伯李冲传论》:“人参心膂,出干政事,献可替否,无
详细解释
出乎意料之外。出自明・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18回。一般作谓语,指出乎意料之外。出乎意料之外。 复制出处:明・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18回:“六月间,又
详细解释
古以秋冬为阴,春夏为阳,秋冬忧戚,春夏舒快。指四时的变化。出自东汉・张衡《西京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古以秋冬为阴,春夏为阳,秋冬忧戚,春夏舒快。
详细解释
比喻企业不论盈亏,个人不分勤懒,全由国家包干的办法。出自明・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五回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,指搞集体分配。比喻企业不论盈亏,个人不分勤懒,
详细解释
同“养虎自遗患”。出自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纵容敌人。同“养虎自遗患”。 复制出处: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六回:“今其子乃欲见逐,岂非养
详细解释
刚得到又失去了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事物等。复:又,再。刚得到又失去了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六回:“孔明
详细解释
指层次重叠。出自唐・刘知几《史通・序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层次重叠。累:重叠。指层次重叠。 复制出处:唐・刘知几《史通・序例》:“滥觞肇迹,容或可观,
详细解释
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。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。亦作“襟裾马牛”。出自唐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骂人等。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。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。亦作“
详细解释
采取好战态度并且拥护直接强硬行动的人。比喻立场强硬,行动直接,且好战、勇猛。出自陆天明《省委书记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好战分子。采取好战态度并且拥护直接强
详细解释
看到弹丸,就想得到鸟的炙肉。比喻过早估计实效。出自庄周《庄子・齐物论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过早估计实效。看到弹丸,就想得到鸟的炙肉。比喻过早估计实效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同“革故鼎新”。出自明・李贽《代深有告文》之二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同“革故鼎新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李贽《代深有告文》之二:“切以诵经者,所以明心
详细解释
宰杀牲畜的屠夫。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。出自战国・楚・屈原《离骚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屠夫。鼓刀:动刀。宰杀牲畜的屠夫。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
详细解释
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,毫无情感、欲念。出自《五灯会元・百丈怀海禅师》。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君不以异类见薄,故为悦己者容,北室生心如木石,吾安敢
详细解释
见“显祖扬宗”。出自明・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1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等。见“显祖扬宗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19回:“
详细解释
清理水的源头,扶正树的根。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。出自宋・陈亮《附朱熹同甫书>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澄:澄清。清理水的源头,扶正树的根。比喻从根本解
详细解释
同“进退无据”。出自《魏书・袁翻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陷于困境。同“进退无据”。 复制出处:《魏书・袁翻传》:“且三雍异所,复乖卢蔡之义;进退亡据,何用经通
详细解释
铁铸的砚台被磨穿。形容立志不移,持久不懈。出自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“[混江龙]向《诗》《书》经传,蠹鱼似不出费钻研。将棘围守暖,把铁砚磨穿。”一般作
详细解释
智力过人,心思敏锐。出自明・周楫《西湖二集・洒雪堂巧结良缘》:“不觉魏鹏渐渐长大……聪明智能,熟于经史。智力过人,心思敏锐。 复制出处:明・周楫《西湖二集・洒雪堂巧结良缘
详细解释
犹玉石俱焚。出自晋・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犹玉石俱焚。 复制出处:晋・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沧海横流,玉石同碎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