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的成语

共 78 个成语

虎的成语有【养虎自遗患】【纵虎归山】【乳犊不怕虎】【狼前虎后】【龙腾虎掷】【虎踞鲸吞】【离山调虎】【杨虎围匡】【龙拏虎掷】【画虎不成】【养虎自啮】【画虎不成反类狗】【与虎谋皮】【画虎刻鹄】【龙盘虎拏】【豕虎传讹】【养虎自贻灾】【敲山震虎】【引虎拒狼】【初生之犊不惧虎】【初生之犊不畏虎】【以肉啖虎】【拒虎进狼】【打死老虎】【猛虎插翅】【养虎自毙】【龙拏虎跳】【三言讹虎】【虎党狐侪】【狼顾虎视】【将门虎子】【鸱目虎吻】【引虎入室】【杯弓市虎】【如虎得翼】【纵虎出柙】【拒狼进虎】【畏敌如虎】【虎头燕颔】【捉虎擒蛟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虎相关成语

养虎自遗患

yǎng hǔ zì yí huàn

比喻纵容敌人,自留后患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纵容敌人。比喻纵容敌人,自留后患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

详细解释

纵虎归山

zòng hǔ guī shān

把老虎放回深山。比喻放走敌人;留下后患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刘巴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零陵先贤传》。一般兼语式,作谓语、宾语,指把敌人放走。把老虎放回深山。比

详细解释

乳犊不怕虎

rǔ dú bù pà hǔ

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,敢做敢为。出自鲁迅《外集>序言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、分句,含褒义。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,敢做敢为。 复制出处:鲁迅《外集>序言》:“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,

详细解释

狼前虎后

láng qián hǔ hòu

前门赶走狼,后门来了虎。比喻坏人接踵而来。出自清・感惺《断头台・党争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前门赶走狼,后门来了虎。比喻坏人接踵而来。 复制出处:清・

详细解释

龙腾虎掷

lóng téng hǔ zhì

同“龙腾虎蹴”。出自清・夏清贻《何日醒・东三省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比喻句。同“龙腾虎蹴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夏清贻《何日醒・东三省》:“战鼓三挝,龙腾虎掷挪

详细解释

虎踞鲸吞

hǔ jù jīng tūn

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九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局势。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九回:“

详细解释

离山调虎

lí shān diào hǔ

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。出自《白雪遗音・八角鼓・精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军事等。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。 复制出处:《白雪遗音・八角鼓・精忠》:“

详细解释

杨虎围匡

yáng hǔ wéi kuāng

阳虎尝暴匡人,匡人于是遂止孔子。孔子状类阳虎,拘焉五日。”杨,通“阳”。后因以“杨虎围匡”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孔子世家》。一般作宾语、

详细解释

龙拏虎掷

lóng ná hǔ zhì

犹言龙争虎斗。出自宋・喻汝砺《八阵图》诗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斗争激烈。犹言龙争虎斗。 复制出处:宋・喻汝砺《八阵图》诗:“笑云此公大肚皮,龙拏虎掷填胸胄。

详细解释

画虎不成

huà hǔ bù chéng

画老虎画不好(画得像只狗)。比喻好高骛远;一无所成;反贻笑柄。出自东汉・班固《东观汉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画老虎画不好(画得像只狗)。比喻好高骛远

详细解释

养虎自啮

yǎng hǔ zì niè

养老虎,咬伤自己。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。出自《洛阳伽蓝记・建中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啮:咬。养老虎,咬伤自己。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画虎不成反类狗

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

画老虎不成;却象狗。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;弄得不伦不类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马援转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好高骛远,眼高手低,一事无成。

详细解释

与虎谋皮

yǔ hǔ móu pí

和老虎商量;要它的皮。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;绝对办不到。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;纯属幻想。出自《太平御览》第208卷引《符子》。一般

详细解释

画虎刻鹄

huà hǔ kè hú

①比喻好高鹜远,终无成就。②比喻好事做不成,反变了坏事。出自《东观汉记・马援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①比喻好高鹜远,终无成就。②比喻好事做不成,反变了坏

详细解释

龙盘虎拏

lóng pán hǔ ná

虬曲苍劲貌。出自明・何景明《古松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虬曲苍劲貌。 复制出处:明・何景明《古松歌》:“龙盘虎拏终有神,白骨苍鳞半枯死。”用法:

详细解释

豕虎传讹

shǐ hǔ chuán é

同“豕亥鱼鲁”。出自清・钱大昕《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同“豕亥鱼鲁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钱大昕《序》:“而世之考古者,拾班范之一言,擿沈箫之数简,兼有

详细解释

养虎自贻灾

yǎng hǔ zì yí zāi

比喻纵容敌人,自留后患。同“养虎自遗患”。出自明・康海《中山狼》第二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比喻纵容敌人,自留后患。同“养虎自遗患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康海《

详细解释

敲山震虎

qiāo shān zhèn hǔ

见“敲山振虎”。出自清・姜振名《永庆升平前传》第5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间接警告对方。见“敲山振虎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姜振名《永庆升平前传》第54回:“今

详细解释

引虎拒狼

yǐn hǔ jù láng

亦作“引狼拒虎”。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,其祸患将更甚。出自清・陈天华《猛回头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亦作“引狼拒虎”。比喻引进另一种

详细解释

初生之犊不惧虎

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

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四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年轻人。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初生之犊不畏虎

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

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出自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四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年轻人。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

详细解释

以肉啖虎

yǐ ròu dàn hǔ

见“以肉餧虎”。出自明・李贽《史纲评要・周纪・赧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见“以肉餧虎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李贽《史纲评要・周纪・赧王》:“以揽权要秦王,

详细解释

拒虎进狼

jù hǔ jìn láng

比喻一害刚去,又来一害。出自明・张煌言《复郎廷佐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措施不得力。比喻一害刚去,又来一害。 复制出处:明・张煌言《复郎廷佐书》:“乃拒虎进

详细解释

打死老虎

dǎ sǐ lǎo hǔ

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。出自鲁迅《坟・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攻击失势的人。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。 复制出处:鲁迅《坟・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

详细解释

猛虎插翅

měng hǔ chā chì

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博望烧屯》第一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如虎添翼。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。 复制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博望

详细解释

养虎自毙

yǎng hǔ zì bì

见“养虎自啮”。出自郭沫若《星空・孤竹君之二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养虎自啮”。 复制出处:郭沫若《星空・孤竹君之二子》:“你们养虎自毙,作茧

详细解释

龙拏虎跳

lóng ná hǔ tiào

犹言龙争虎斗。出自俞锷《醉歌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犹言龙争虎斗。 复制出处:俞锷《醉歌行》:“说霸争王各不让,龙拏虎跳旦复昏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

详细解释

三言讹虎

sān yán é hǔ

犹三人成虎。出自清・秋瑾《致琴文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传言等。犹三人成虎。 复制出处:清・秋瑾《致琴文书》:“况三言讹虎,众口铄金;因积毁销骨,致他方糊口。”

详细解释

虎党狐侪

hǔ dǎng hú chái

比喻凶恶狡黠之辈。出自明・康海《中山狼》第二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凶恶狡黠之辈。 复制出处:明・康海《中山狼》第二折:“谁曾见这锦囊诗袋,却遮藏

详细解释

狼顾虎视

láng gù hǔ shì

如狼虎视物。形容威严而凶狠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杨戏传》“亮南征,留邵为治中从事,是岁卒”裴松之注引晋・常璩《华阳国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

详细解释

将门虎子

jiàng mén hǔ zǐ

比喻父辈有才能,子孙也身手不凡。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。出自三月夫《吴三贵・异象少年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称赞人。将门:世代为将的人家。比喻父辈有才能,子孙也

详细解释

鸱目虎吻

chī mù hǔ wěn

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。出自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王莽传中》。一般作定语,形容奸狠凶恶的样子。鸱:鹞鹰,一种猛禽;吻:嘴唇边。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。 复制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

详细解释

引虎入室

yǐn hǔ rù shì

犹言引狼入室。出自清・夏燮《中西纪事・外夷助剿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犹言引狼入室。 复制出处:清・夏燮《中西纪事・外夷助剿》:“是不但引虎入室,

详细解释

杯弓市虎

bēi gōng shì hǔ

指捕风捉影,疑虑重重,自相惊扰。参见“杯弓蛇影”、“三人成虎”。出自詧盦《学界风潮记・天津商学界之活动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自相惊扰。指捕风捉影,疑虑重重

详细解释

如虎得翼

rú hǔ dé yì

同“如虎傅翼”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3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,指更加得势。同“如虎傅翼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35回:“二狐有将相之才

详细解释

纵虎出柙

zòng hǔ chū xiá

放虎出笼。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,贻患无穷。出自《续资治通鉴・元泰定帝泰定元年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放虎出笼。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,贻患无穷。 复

详细解释

拒狼进虎

jù láng jìn hǔ

见“拒虎进狼”。出自吕志伊《读史感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措施不得力。见“拒虎进狼”。 复制出处:吕志伊《读史感赋》:“拒狼进虎岂良谋,亡国图存夫。”用法:作宾

详细解释

畏敌如虎

wèi dí rú hǔ

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。出自明・徐光启《谨申一得以保万全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怯战。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。 复制出处:明・徐光启《谨申一得以保万全疏》:

详细解释

虎头燕颔

hǔ tóu yàn hàn

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。出自元・揭傒斯《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相貌威武。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。 复

详细解释

捉虎擒蛟

zhuō hǔ qín jiāo

能上山捉老虎,下海擒蛟龙。比喻本领大。出自明・无名氏《大劫牢》第三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蛟:蛟龙。能上山捉老虎,下海擒蛟龙。比喻本领大。 复制

详细解释